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閱讀筆記:【最高學習法:激發最大學習效率的輸入大全】

在現今信息爆炸的社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有效率的學習是許多人的疑問。在互聯網上我們可以接觸到大量的資訊,但很多時候也是邊看邊忘,要是突然有人要你總結昨天看過的訊息,是否有點措手不及呢?如果有這個煩惱的話,就不要錯過這本由精神科醫師摘寫的書本--最高學習法:激發最大學習效率的輸入大全。 怎樣才是有效「學習」 對於「學習」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専心地把書和試題反覆地背誦,但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原本別有妙法。根據書中所說,想要有效學習需要持續反覆地 「輸入」 和 「輸出」 才能把知識牢記。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實驗顯示,成績最好的學童「輸入」和「輸出」的比例為3:7,所以要做到有效學習,學習的時間竟然要比練習的時間短。以考試前的溫習為例,單單是重覆將課本背了一遍又一遍,其實效果並不如把知識背了幾次,整合然後告訴其他人來得有效。 而且在兩週使用三次以上的資料,大腦才會自動轉換成長期記憶。這也解釋到為什麼我們臨急抱佛腳温習時,資料容易在考試後忘清光。 自我滿足的誤區--看得多等於學得好? 「我一個月看完了十本書,為什麼感覺上還是和没看過書時没有分別?」 初時看完了書和大量的資料,或許會很有成功感,有種自己增加了不少知名的感覺,但回頭看來書的內容不記得多少,到要用的時候也不太能回想起內容,好像白白浪費了時間。明明已經很用心學習和背誦了,為什麼還是未如理想呢?比起漫無目的地閱讀, 以輸出為前提的輸入更能令記憶深刻 。 英國倫敦大學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們請實驗對象默背一些內容,並吿知第一組「背完之後要接受測驗」,而另一組「背完之後要把內容教給其他人」。結果自然是「背完之後要把內容教給其他人」的一組成績比較好,原因是要教給其他人的話會為心理制造更大壓力,即使實際上並没有真的教其他人,大腦也會迫使我們更牢記知資料。 書中提到這方法更有效的原因是「人一但受到心理壓力,大腦就會分泌一種正腎上線素(noadrenaline)的物質,有助升専注力、記憶力、思考力和判斷力。」 在現在的趨勢下,經營自己的社群、IG、網頁等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這也是阿鋒開始寫専頁的原因之一,試着在有壓力的情況下令自己反覆查閱資料,和大家分享好書的同時迫使自己動腦思考。這本書把各種能夠提升我們學習能力的方法以一個個簡單的小單元和大家分析,很適合睡前或是用在車上的碎片時間閱讀,想提升自己學習能力的讀者不妨試一試以上方法。 書

刀鋒閱讀: 書蟲告訴你新一代電子紙Remarkable 2的用後感

  相信無論知不知道電子墨水是甚麼,應該也有不少人聽過電子閱讀器Kindle,電子閱讀器的好處是相比起tablet和電腦,在閱讀時眼睛能大大減少疲倦的感覺,因為知道不少follow刀鋒專頁的粉絲也是愛書之人,可能也會對電子閱讀器/電子紙感興趣,所以這次刀鋒自費購買了最近風評不錯的Remarkable 2(RM2),和大家以書蟲的角度分析RM2的CP值和用後感,因為是 自費購買 的原因,所以沒有公關稿,好用不好用也能如實說明,希望在大家煩惱不知道要購買哪一部閱讀器時,能為大家提供真實的用家感受來參考。 當時因為是在早鳥期間購買,所以送了筆和保護套,一共港幣3288元 基本資料 Remarkable 2是使用電子墨水的電子閱讀器,雖然有10.3"的大螢幕,但機身厚度只有4.7 mm,重量大約是403.5 g個人經驗是放手上閱讀2小時也不會疲累。螢幕只能顯示灰階的顏色,但對於閱讀文獻和文字為主的書籍影響不大。螢幕是1872 x 1404 resolution (226 DPI),肉眼看畫質很清晰,字體邊緣也很分明。 機身有磨砂質感,不論是閱讀時還是畫寫時也有在用紙張的感覺,筆頭製造時用了比較軟的材料,書寫時配合磨砂螢幕體驗非常好,另外畫線時雖然有一點延遲,但已經很接近直接書寫在紙上的速度。 雖然官網上聲稱有 8 GB內存,但可能部份內存用於系統運作,實際上可用的儲存量是6.41 GB,在2個月間我大約放了8本書到機內,一共估用0.72 GB的儲存量,暫時來說是夠用的。 實際上可用的儲存量是6.41 GB 好用的3點 像紙一般的書寫感覺體驗 有著磨砂質感的螢幕給人一種在閱讀紙本書的感覺,書寫時筆壓精準,能正確反應下筆的力度。因為筆頭的關係,書寫時的沙沙聲給人在紙上書寫的感覺。符合他們在廣告中聲稱的"The next-generation paper tablet"的宣傳口號。對於喜歡紙上書寫的人來說很具吸引力。 10.3"大螢幕但重量輕,方便隨身閱讀和寫筆記 有用過kindle的讀者應該知道放大縮小看PDF是非常麻煩的事(kindle的設計比較方便看epub/mobi格式的書),更不用說電子墨水的刷新速度相比起ipad等設備是很慢的,單單由一頁的一端轉到另一端已經要等好一會。使用大螢幕可以直接看A4大小的PDF而不用縮放,較為方便。

影評《TENET 天能》:如果早已命定 那我們到底在爭取甚麼

  Tenet海報 (警告:以下內容可能含有劇透) 諾蘭的新電影天能(Tenet)一上映後馬上轟動全城,以往諾蘭的電影都圍繞哲學及社會學的概念,探索時間與記憶。他善用使用剪接技巧突顯時空變化,以非線性甚至是以倒敘剪接來敘事。若想看以剪接來呈現時間交錯,諾蘭手下有經典電影記憶拼圖(Memento) ,而這次的天能則是運用剪接來呈現時間逆行的故事。 網上已經有不少評論和分析解說整個故事的脈絡 (故事的時間線可以參考Reddit網友CookPete製作的圖表https://www.reddit.com/r/tenet/comments/ii38sl/tenet_character_timeline_my_first_attempt_to_map/) ,所以在這次的影評中,阿鋒想和大家討論天能中時間逆行所引出的哲學概念-- 決定論 ,同時提出問題「如果早已命定 那我們到底在爭取甚麼?」。 故事大綱 劇照︰主角受到酷刑威脅他必須透露機密情報 主角參與中情報局的行動,在烏克蘭基輔國家歌劇院保護一位神秘人士並取得機密儀器。在任務中,主角受到酷刑威脅他必須透露機密情報。然而,主角選擇咬下自殺藥丸也不願交出情報。醒來後,主角發現這顆藥只是對他忠誠度的考驗。隨後被招募入一個神秘組織「TENET」執行任務並拯救世界。 主角按照「TENET」提供信息下來到了實驗室,實驗室的女科學家向主角展示未來開發的一種技術,該技術可使物體的熵反轉並隨時間逆向移動。主角嘗試到用一把可逆行槍支射擊,發現槍支不是能發射子彈而是回收子彈,女科學家告訴主角,未來的人正在傳送這些逆行物件到現代,而這些逆行的物件正正是他任務的關鍵。 實驗室的女科學家向主角展示未來開發的一種技術 祖父悖論與平行時空 Le Voyageur Imprudent, written by René Barjavel 在討論天能中的決定論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到電影中出現的關鍵字 — 「祖父悖論」,因為這些問題的出現是源自返回過去的基礎下提問。「祖父悖論」這個概念最先由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René Barjavel)在他1943年的小說《不小心的旅游者》(Le Voyageur Imprudent)中提出: 假設時間旅行(回到過去)是可能的話,則時間旅行者能夠回到年輕祖父的時空,並將之殺死。但如果時間旅行者的祖父被殺,就不會認識到祖

驚喜之作 — 克勞斯(Klaus):聖誕節的祕密

相信最近不少動畫愛好者或是動畫人在談論這部動畫 — Klaus,由製作室Sergio Pablos Animation Studios製作成動畫,Sergio Pablos是該動畫公司的創辦人,亦是壞蛋獎門人Despicable Me (franchise)的創作者。這部動畫之所以會造成轟動,是在於動畫中的光影渲染非常精細,看上去甚至會有3D的感覺。 Klaus截圖,陽光下的渲染效果 Klaus截圖,在弱光環境下的渲染效果 2D動畫界福音? 2D動畫作為傳統動畫媒界之一,以往最常見的方法是人手畫在動畫紙,通過燈箱透光令動畫師能看到前幾頁的動作來參考,因為是人手繪畫,不論上色還是繪畫都十分費時,所以上色風格偏向用大片色塊來減低製作時間,到後來出現電腦繪圖(Computer Graphics)2D動畫才有了較大的改變。 睡公主手畫動畫* *圖片來源:https://www.niusnews.com/=P2isis7 電腦繪圖* *圖片來源: https://www2.cortland.edu/departments/art/program-details.dot?progid=0b68e90c-5282-4258-a4c2-45309d55c56b 然而,自電腦繪圖出現後2D動畫並再無太大技術革命,相比起3D動畫近期的發展速度,2D動畫明顯缺乏一次投術改進的衝擊,甚至掀起了一連串有關2D動畫未來會否隨著3D動畫的發展而被取代的討論。令人震奮的是在Klaus中,我們能看見2D動畫界終於迎來了一次的技術提升。 完成底色上色及上線* *圖片來自insider影片How Netflix’s ‘Klaus’ Made 2D Animation Look 3D 完成光影渲染 Sergio Pablos Animation Studios與法國的影片製作公司Les Films Du Poisson Rouge合作,精進KLaS(Klaus Light and Shadow)軟件的技術,利用算法完成一系列高難度的光影渲染。以往如果要以人手完成渲染的話將是極費資金、時間的工作,如今將能以更簡單及更方便的方法完成,雖然KLaS軟件目前仍未推出市面供大家購買及下戴,但單單是看見Klaus在光影渲染上的成功已經足以令2D動畫界有了新衝擊,令人驚喜。 故事 前面小編說了一大段有關Klaus的渲染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智神》: 新人類離我們有多遠?

  在21世紀,曾經威脅人類生存的三大議題:瘟疫丶飢荒和戰爭已經被科學家們攻破。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智神》是「人類三部曲」的第二部,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講述未來智人面臨的新三個議題:長生不老丶幸福快樂和成為具有“神性”的人類。 尤瓦爾·赫拉利, 以色列歷史學家, 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專研中世紀史與軍事史,現任教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 學習歷史是為了預測未來? 赫拉利在這本書中道破了一個迷思:學習歷史的意義並不是為了預測未來,因為未來是瞬息萬變的。以經濟法則為例, 一但剛發現的經濟法則推出市面, 銀行丶商人就會立即應用新的知識, 這時候, 新的經濟法則已經過時。 而學習歷史則是一個從過去解放的方法, 了解到過去是由一連串意外和人為爭取而成: 「過去」從祖先的墳墓裹伸出冰冷的手, 掐住我們的頸子, 要我們只能看向某個未來的方向。我們從出生那一刻就能感受到這股力量, 於是以為這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也就很少嘗試掙脫, 很少想像自己還有其他未來。 人文主義面臨挑戰 一直以来,人们通过宗教信仰来建立道德价值与理性知识。或许宗教在现代不少人的眼中是迷信。但在上世纪,宗教的总部是知识的集中地。很多修道院也有丰富的藏书,也掌握了农耕,工艺的制作。 1966年時代雜志的封面: 1966年時代雜誌的封面 隨著科技開始發展,人們開始質疑神的存在。尼采曾經提出「上帝已死」的概念: 如果是人類殺死了上帝,那必定是因為我們已經不需要上帝了,或上帝正阻礙了我們前進的腳步。上帝的全面死亡肯定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尼采預見在上帝死後,人們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一種自我肯定丶能自己創造價值的狀態。上帝死了,人類的所有價值都呈現真空狀態。尼采指出,人們要面對喪失既有價值之後所陷入的虛無主義(nihilism)。[1] 然而,在上帝已死後,人類的價值真的呈現真空狀態嗎?以往很多只能用神來解釋的現像通過科學就可以解釋到,而一些未能用科學解釋的事物,都被冠以「暫時」未被解決的問題,人類對於科技的信心令科技足以代替神靈的空缺, 為無意義的世界創造意義。人文主義令人類認為自己就是意義的本源, 自由意志則是最重要的事。 書中人文主義的口號: “要耹聽自己的聲音, 對自己真誠, 相信自己, 跟著你的心, 做讓自己快樂的事。” 以上的口號其實是建基於人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都值得尊重,因為人類是擁有自由意志的生物

《窈窕淑女》與性別歧視

不經不覺,今年是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逝世25週年,小編挑選了這套由赫本和雷克斯·哈里遜主演,在奧斯卡榮獲八項大獎的電影《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來介紹給大家。 故事簡介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窈窕淑女》的劇本,故事的開始是由教授亨利希金斯(Professor Henry Higgins)和上校打賭能否把路邊的賣花女伊萊莎(Eliza Doolittle ,由赫本飾演)訓練成一個被其他上流社會認可的窈窕淑女。用現代的標準來看,希金斯教授可以說是一個「直男癌」,而且對所有人都態度惡劣,但他醉心於語言學和英語發音。在希金斯的教授下,伊萊莎學會正確的英語發音以及淑女的禮儀,並獲得上流社會的欣賞。 Screenshot from  My Fair Lady by  Paybill( 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 ) 爭議點 電影版最大的爭議點是結局伊萊莎應否和希金斯在一起。原因是希金斯對待女性無禮的態度和刻板印象,以現代的角度恐有性別歧視之嫌。作為音樂劇的電影,很多時候歌曲也會帶出劇情,希金斯在戲中的兩首音樂”An Ordinary Man” 和”A Hymn to Him (Why Can’t A Woman Be More Like a Man?) “ 將他對女性的想法唱出來,以下是歌詞的節錄: “An Ordinary Man” 我是個很溫和的男人 I’m a very gentle man 沉著冷靜天性善良無人抱怨 Even-tempered and good-natured Whom you never hear complain 全身都透著親切和氣 Who has 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 By the quart in every vein 從頭到腳充滿了耐心 A patient man am I Down to my fingertips 這樣的人永遠都不會 The sort who never could Ever would 輕易對他人出言冒犯 Let an insulting remark escape his lips 一個非常溫和的男人 A very gentle man 可要讓女人進入你的生活 But let a woman in your life